富藝斯20世紀及當代藝術紐約晚拍-現歷來最強作品陣容

富藝斯紐約 20 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

富藝斯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將於美東時間5月18日晚間7點於紐約公園大道432號總部舉槌。本場拍賣共呈現37件精彩傑作,由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亞歷山大.考爾德 (Alexander Calder)及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等戰後及現代藝術大師作品領銜。同場也將呈現多位當代藝壇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作,包含王俊傑、艾米.謝拉德(Amy Sherald)、莎拉.休斯(Shara Hughes)、瑪麗亞.貝里奧(María Berrío)及拉法.馬卡龍(Rafa Macarrón)等。本季紐約晚間拍賣為富藝斯成立226年來作品陣容最堅強的一場拍賣,有望締造公司晚拍總成交額歷史新高。拍賣將於富藝斯官網全球直播。

前澤友作珍藏巴斯奇亞曠世鉅作《無題》領銜

本季紐約晚拍由來自著名藏家暨企業家前澤友作珍藏的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曠世鉅作《無題》領銜。估價約7千萬美元、逾500公分寬的巨幅傑作是巴斯奇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創作於他藝術生涯最關鍵的1982年。《無題》也將成為歷來接受虛擬貨幣支付估價最高的拍品。

尚.米榭.巴斯奇亞《無題》,1982年作,壓克力 噴漆 畫布,239.4 x 501 公分

安迪.沃荷波普藝術經典傑作

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明星(葛麗泰.嘉寶飾瑪塔.哈里)》標誌著這位藝術家最不朽的創作主題之一的回歸 —名人與藝術商品化。作為安迪.沃荷1981年Myths系列作品之一,《明星》描繪了好萊塢傳奇女星、瑞典國寶級影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在1931年電影《魔女瑪塔》中所飾演的美麗女間諜瑪塔.哈里,而這部電影在當年轟動歐美,也使得嘉寶躍上巨星的地位。這件作品罕於在公開場合展出,過去30餘年來一直被珍藏於此次委託上拍的私人收藏中。  

安迪.沃荷《明星(葛麗泰.嘉寶飾瑪塔.哈里)》,1981年作,壓克力 絲網印刷 畫布,
152.4 x 152.4公分

晚間拍賣也將呈現另一幅安迪.沃荷的傑作《花》。作於1964年,來自藝術家創作生涯重要篇章之第一個花卉系列。此件作品體現出他創作風格在此時期的改變,從描繪人人能識別的廣告語言和流行商品,轉向刻畫抽象及永恆意境,同時仍保留源自流行文化及印刷雜誌的元素。本作品為長寬各121公分的24件原作之一,由沃荷親自完成,當時他尚未確定要將《花》作為同年秋天在卡斯戴利(Castelli)紐約畫廊展覽的主題,而後來他在此展覽首度推出「花」系列作品,旋即銷售一空。此外,這幅作品採用的獨特的「超扁平」繪畫手法,也預示了藝術家後來對壁紙的研究。此幅傑作代表了他為專於電影製作而短暫從繪畫創作「退休」前,所締造的經典波普全盛時期。

安迪.沃荷《花》,1964年作,壓克力 絲網印刷 畫布,121.9 x 121.6 公分

畢卡索1932「奇蹟之年」筆下的繆斯女神

作於1932年4月4日的《人物與植物》是畢加索描繪其繆斯女神及情人瑪麗.德雷莎(Marie-Thérèse)的精彩佳作。如藝術家的傳記作者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所述,1932年是畢加索輝煌藝術生涯中的「奇蹟之年」,而這一年他與瑪麗.德雷莎的愛情達到巔峰,完美展現她的姿態,創作出許多留名後世的標誌性作品。此作於過去20年間一直被收藏於私人珍藏中,它不僅是藝術家早三天所繪的名作《女子側面半身像(書寫的女子)》的場景延伸,還與現今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創作時間相隔不到一個月的知名作品《鏡前少女 (瑪麗.德雷莎)》十分相似。藝術家或許想將自己對上述這兩件名作的觀察體會融匯於《人物與植物》中。

巴布羅.畢卡索《人物與植物》,1932年作,油彩 木板,18.4 x 23.8 公分

女性藝術大師的抽象語彙

塞西麗·布朗 (Cecily Brown) 的《安芝》首登拍場,畫作將過去與現在、抽象與具象交織在一起,讓觀者沉浸在其狂熱筆觸所營造出來的奢華領域中,展現了藝術家貫穿古今藝術史經典大師精湛技藝的獨特繪畫手法。大地色系與紅、藍、紫等艷麗色調,呈現出紙醉金迷的狂歡情景。

塞西麗.布朗《安芝》,2005年作,油彩 麻布,215.9 x 226.1 公分

草間彌生的《無題(網)》作於1959年,來自她馳名的白色《無限網》系列早期創作。早期的白色《無限網》系列備受追捧,連許多知名藝術家都將它納入私人珍藏,包括唐納.賈德 (Donald Judd)、法蘭克.史特拉 (Frank Stella) 和先前收藏此幅《無題(網)》的德國藝術家昆特.於克(Günther Uecker)。 草間彌生的早期白色《無限網》系列作品也被許多著名藝術機構所收藏,包括紐約古根漢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和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等。《無題(網)》標誌著戰後抽象藝術史中關鍵的篇章,呈現草間彌生遊走在抽象表現主義的華麗與極簡主義的簡約之間,展現出極具獨創性的前衛風格。

草間彌生《無題(網)》,1959年作,油彩 畫布,130.8 x 116.5 公分

首次登上拍場,海倫.佛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的《藍舞》來自美國知名的梅爾森家族藝術收藏。1987年梅爾森在參觀佛蘭肯瑟勒的工作室後,便直接向藝術家購買了這件作品並收藏至今。梅爾森家族的藝術收藏囊括多位美國戰後藝術大師的作品,包含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瓊.米丘(Joan Mitchell)、安迪沃荷(Andy Warhol) 及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藍舞》作於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極重要的1963年,她於這時期創造了她垂名藝術史的經典語彙。這幅畫作結合了藝術家的兩個關鍵創作手法: 它不僅體現了佛蘭肯瑟勒在1950年代發明的「soak-stain」技術,更將其標誌性的塊狀式純色色塊入畫的特色展露無遺。佛蘭肯瑟勒在《藍舞》中,運用與同期抽象表現藝術家如波洛克,所指導自己的作畫筆觸與手法,進而體現出她創作生涯的轉變,更奠定了她作為藝術先鋒的地位。

海倫.佛蘭肯瑟勒《藍舞》,1963年作,油彩 畫布,124.5 x 158.4 公分

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佳作

艾米.謝拉德於2017年創作《她正在學習珍愛時刻,珍愛時刻的真諦》之際,被美國前總統夫人米歇爾.奧巴馬選為肖像畫家。而畫作中人物所穿的衣服,與她為前第一夫人所挑選的洋裝,靈感都來自阿拉巴馬州一個小型非裔社群「Gee’s Bend」的女性成員所製作的拼布被。謝拉德不僅將拼布工藝提升為高階藝術,也頌揚了非裔女性藝術家群體。這些女性對美國的視覺與媒材文化貢獻良多,卻甚少被關注與肯定。謝拉德成熟的繪畫手法中,平面單色的畫布幾乎被她筆下現實主義的主角佔據,這樣的手法直接又隱諱地將時間與地點抽象化。神話般無憂的淡紫色背景體現了謝拉德的創作核心:「我的創作目標是讓黑人從以往的刻板印象裡超脫,並想像世界的大門為他們敞開… 這些畫作存在於幻想與現實之間。」

艾米.謝拉德《她正在學習珍愛時刻,珍愛時刻的真諦》,2017年作,油彩 畫布,137.5 x 109.2 公分

常被拿來與梵谷及亨利·馬蒂斯作品相提並論的已故加拿大華裔藝術家王俊傑的作品《第一天》與2020年在富藝斯香港秋拍以逾480萬美元成交、締造藝術家世界紀錄的作品《夕陽之河》同樣創作於2018年,在尺幅及藝術家對色彩和諧的探索和捕捉自然光效的筆觸上均十分相似。此作為藝術家《夜以繼日》系列作品中的第一件,曾在王俊傑在中國舉辦的個展後一年於Massimo De Carlo畫廊的香港空間展出。這一系列作品共有4組8幅,每一幅日景的畫都搭配一件夜景作品,透過他對顏色的探索來展現光影變化的效果。畫面中的遼闊田野使人想起秀拉(Georges Seurat)及西涅克(Paul Signac)的「點彩派」及草間彌生的「無限網」,而描繪草的筆觸則應用了中國書畫的技巧,展現藝術家擅長融匯東西方藝術語彙的創作特色。

王俊傑《第一天》, 2018年作,油彩 畫布,177.8 x 152.4公分

拍賣 : 美東時間2022年5月18日 晚上7時(台灣時間5月19日上午7時)

紐約預展: 至5月18日

地點: 紐約市公園大道432號

更多資訊: https://www.phillips.com/auctions/auction/NY0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