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畫廊北京」揭幕!35週年收藏盡現當代藝術風華

「誠品畫廊」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新據點——「誠品畫廊北京」正式揭幕。這是誠品畫廊首度跨出台灣設立的新空間,除了持續支持具有前瞻眼光和毅力的藝術家,也將作為「致敬現代,走向當代」的嶄新藝術交流場域。

畫廊定位:致敬現代,走向當代

1989年,當第一間「誠品書店」在台北啟幕,誠品畫廊亦同時成立。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35年來深度經營書店、畫廊、藝文展演和當代文化內容。

誠品畫廊為誠品的核心事業之一,以推動華人現代與當代藝術為職志,持續策畫深具潛力或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展覽,奠定「向現代主義致敬,走向當代」的經營策略。一路以來,秉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1950-2017)的理想性格與使命情感,得以超越短期的成功和獲利,將眼光和目標投向未來,在高度專業和品質的自我要求下,於藝術市場上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現在,誠品畫廊以富含傳統文化底蘊,兼容當代實驗性格與藝術人才薈萃的北京作為首次擴點的基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底蘊之外,也期許在此和藝術家交流,持續深耕藝術產業。

陳夏雨 ,1944 , 裸女之一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

「誠品畫廊北京」開幕展「鑠:誠品畫廊35週年收藏展」以誠品畫廊35年來的收藏為軸心,逾百件作品梳理華人現代至當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從1912年出生的王攀元到1996年出生的龔寶稜,世代跨距超過一甲子;展品則涵蓋繪畫、雕塑、紙上作品、裝置和影像創作,創作年代最早的是陳夏雨1944年的《裸女之一》,至近期林彥瑋2023年的《就是喜歡你這樣32》及張安的《一個午後》,共分成三個檔期展出,以期讓大眾能更從容地看見近百年來華人現當代藝術的流變及其堂奧。

袁旃 , 2005 , 凝雲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王攀元 , 未紀年 , 畫家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戴海鷹 ,1998 , 畫室畫外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第一檔展出的藝術家出生於1910至1950年代,他們當中或曾經歷戰亂,困頓中仍孜孜於藝術人文。繪畫方面,「畫布上的詩人」王攀元(1912-2017)傳達鄉愁;謝景蘭(1921-1995)創作橫跨繪畫、音樂和舞蹈,筆下傳達的是內心風景;李德(1921-2010)、曾佑和(1925-2017)亦從東方哲學、書畫裝裱技法開展出抽象語言;李元佳(1929-1994)、刁德謙(1943-)和莊普(1947-)不僅回應西方抽象藝術的趨勢,也帶入東方文化的精神;陳建中(1939-)的寫實繪畫帶有自然主義傾向;戴海鷹(1946-)描繪建築空間的意境幽微;夏陽(1932-)、顧福生(1935-2017)表現主義色彩濃厚;司徒強(1948-2011)以照相寫實主義和抽象材質並存;袁旃(1941-)強調圖像造型,以重彩見長。雕塑作品有:雕塑家陳夏雨(1917-2000)承繼彼時簡約厚實的學院風格,而熊秉明(1922-2002)的作品則可窺見從半具象至形象化的演變過程。

莊普 , 2015 , 燈把自己傳達給誰?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司徒強 ,1992 , 青鳥II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熊秉明 ,1998 , 大歸途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

收藏需文化與時間醞釀

開幕展出的逾百件收藏品,它們揭示的意義不止於藝術,也是文化的累積和態度的彰顯,代表著誠品是回應時代、與社會共感俱進的畫廊,也象征了畫廊與藝術家相互信賴、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有此豐富的收藏與情感的支撐,「誠品畫廊北京」迎向新挑戰,持續預見下一個世代的藝術寓言。

誠品畫廊北京展場 ( 圖片提供 : 誠品畫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