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珠寶的傳奇與悲歌|倫敦 V&A 博物館

文 / 陳欣婷
從建築、雕塑、陶瓷、紡織、武器盔甲、繪畫、家具、珠寶、服飾、時尚、攝影、與跨領域演出,一角一隅、一物一件,都讓倫敦 V&A 博物館獨具特色,無論是迴廊式的雕塑展,或是長廊中的珠寶展廳, 這間堪稱是全倫敦最「浪漫」的博物館,非常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徘徊,說它是倫敦別具風格的博物館,也不為過。
位於倫敦超級蛋黃區的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鼎鼎大名的英國 Victoria & Albert 博物館,於1852年成立,曾改過Museum of Manufactures、South Kensington Museum兩次名的它,在1899年為紀念英國「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和她的夫婿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 ),正式更名為 V&A 博物館。它的藏品涵蓋了5,000年歷史,相較於英國其他博物館來說,更多了屬於皇室的蹤影與收藏,也是世上最大的裝飾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

聽到這裡,你一定滿腦子問號。英國女王與親王如此海誓山盟的皇室珠寶,為何後來變成「別人」贈送給館方收藏?此間軼事總之沒人能說得清楚,這頂「愛的小藍冠」怎會從皇室的視野中消失,當然也有很多不可考的傳說。據說當時,「愛的小藍冠」後由愛德華七世國王繼承,然後由喬治五世國王和瑪麗公主繼承(Princess Mary),然後,再送給她的兒媳哈伍德伯爵夫人(The Countess Harewood);直到後來因有人申請從英國出口的消息震驚了英國,讓這件象徵英國大不列顛帝國強盛與愛情的證據流落在外,這是「成何體統」的大事!於是官方將「愛的小藍冠」祭出特別的出口禁令,也就是說「它別妄想要離開英國」沸沸揚揚的各種報導爭執,最終由企業家兼慈善家威廉・博林格 (William Bollinger)於 2017年以 600 萬美元正式收購,而後,再把這個屬於 V&A「愛的證據」 捐送回到「V&A的博物館」,於是才塵埃落定。

位於 V&A 館二樓的 The William and Judith Bollinger Jewellery 珠寶展廳裡,典藏了從7世紀至今、超過3,000件絕對絕對不能「錯過」的閃亮亮珠寶,從皇冠、項鍊、權杖、耳環、手鍊、戒指、扣針到飾物盒,蹤跡從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曼徹斯特王冠、法國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亨利八世到瑪莉女王、俄國凱瑟琳大帝、法國皇帝拿破崙等執有者收藏,璀璨奪目讓人徘徊不去,也見識了皇室時代的精品風格,像是19世紀設計中體現對大自然的熱愛,甚至是浪漫主義與洛可可風格透過葉子或花朵等設計,加上以花語表達愛意或有護身傳統的綠松石,都屬於那個時代的絕代風華 。



一進展間,就有如曼陀羅密碼般艷麗無比的上百顆寶石在門口迎接你,一顆一世界,然而「秋風不敢吹,謂是天上香」,卻也像是彼岸花般,看著人世間的各種傳奇與凋零。

展品中除了小藍冠,不能錯過的還有Cartier設計的康蘇埃洛・曼徹斯特公爵夫人(Consuelo, Duchess of Manchester)的皇冠,據說這座皇冠當時夫人提供了上千顆圓形鑽石,以及400多顆玫瑰切割鑽石挑選並設計完成,但後來因為家族敗落,皇冠被交給英國政府用以抵稅,現成為V&A館的永久收藏。


(攝影: Mihai Mihalache)
身為策展人,除了常「徘徊」在博物館中的皇室收藏與傳奇中,也見識到「時間軌跡」的「證據」, 然後,又與其相視而笑。但老實說,我經常搞不清或聽不完的故事,像是「誰送誰給誰是誰愛誰又賣誰又搶誰誰又到誰手裡……」,也許金錢與權利都只是一時的過往雲煙,但在V&A博物館的英國皇室珠寶中,最受矚目與討論的仍然是丈夫送妻子那個「愛的小藍冠」,或許來去人世間真正能留下來的,仍然還是只有「愛」,才是最重要的寶藏。

倫敦10年策展人資歷,與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等均有合作經驗。雙碩士學位研究藝術教育與完形心理學派藝術治療,博班研究英國博物館策展與藝術財,現任英國Feeling Arty藝術公司策展人,曾任台北101策展人,策展包括楊三郎、蔡爾平等台灣藝術家。